|
||||||
|
||||||
|
焊花如星,點亮巴渝夜色;機械轟鳴,奏響青春樂章。在重慶萬盛內陸無水港125畝的熱土上,電建港航公司青年突擊隊隊員們,正以智慧為筆、創新為墨,奮力勾勒低碳發展的時代畫卷。他們憑借“闖”的精神、“創”的勁頭、“干”的作風,在鋼筋水泥間書寫著降本增效、綠色發展的新篇章。 技術戰場:做“革新者”與“精算師” 從藍圖到現實,青年突擊隊既是銳意突破的“革新者”,也是錙銖必較的“精算師”。圍繞“增效益、降成本”目標,27歲的工程技術部副主任謝浩男率攻關小組從鋼筋材料破題。“直條鋼筋損耗大,咱們換成圓盤鋼筋”謝浩男指著圖紙,“省下的每一分錢,都是給低碳添磚加瓦!”一聲果斷的提議,開啟了項目工藝革新的序幕。僅在低碳產業園6號、7號樓構造柱施工中采用圓盤鋼筋并優化損耗,成本立降2萬元。 “摳門”智慧處處閃光。看著地上散落的邊角料,趙乾琢磨著:“現澆板厚度控制老費工費料,能不能做個簡易控制器?”不久,他發明的簡易板厚控制器就派上了用場,節省輔助工具采購費約2000元。李東昊則拿著一個剪開的塑料瓶,笑著對工友說:“看,這‘土發明’不比定制扣件差吧?省錢還環保!”閆同澳更是個“破爛王”,在他的推動下,廢舊物資回收已實現約2500元價值。邊角余料在他們手中煥發新生,成為踐行低碳理念的生動注腳。 智慧戰場:當“整合家”與“較真者” 面對分包成本壓力,青年突擊隊化身運籌帷幄的“整合家”和一絲不茍的“較真者”。計劃合同部里,33歲的項目商務副經理鄭洪亮對著電腦屏幕眉頭緊鎖:“ALC條板報價還是偏高,我們聯合體四家一起談,量這么大,淡季正是壓價的好時候!”他逐項拆解報價,主導了一場硬氣的“二次談判”。最終,聯合體攥指成拳,成功促使供應商主動讓利,一舉節省成本10萬元。“抱團取暖,才能把成本‘榨’得更干凈!”鄭洪亮在談判成功后笑著說。 質量管控環節,入職僅一年的曹松在一次生產例會上“放了一炮”:“二次結構質檢時,光靠安全技術交底不夠啊!我們質檢員得對整個流程心里有張‘地圖’,知道哪道坎最容易絆腳。”他的“較真”引發了共鳴。項目部迅速行動,開辦“夜校課堂”,每周聚焦工序銜接把控、質量通病預防、安全風險管控、現場施工等核心內容授課,并編制發放《分項工程管理要點匯編》手冊,“這小冊子,就是咱們現場的‘作戰地圖’!”曹松翻著手冊,信心滿滿。 環保戰場:當“智防先鋒”與“綠能衛士” 當安全環保插上科技翅膀,青年突擊隊便成為引領“智防”的先鋒與守護“綠能”的衛士。在“智慧工地”系統的集成平臺上,數個高清畫面實時跳動。25歲的安全環保部副主任張紹曾目光銳利,突然指著屏幕:“2號塔吊作業區!誰在那停留?呼叫安全員,馬上去處理!”對講機里立刻傳來回應:“收到!正在前往!”這套智慧系統推動施工現場安全管控從傳統“人防”向“智防”轉變。 節能減排的匠心同樣浸潤工地每個角落。“老張,這燈帶全換LED了,別看亮堂,電表走得可慢了!”電工師傅邊調試邊介紹。工地照明全面升級LED節能燈后,千米燈帶每小時僅耗4度電;安裝節水龍頭與智能沖水裝置,使得日均用水量下降30%;空調統一設定26℃、設備空載斷電……點滴積累,實現降本超5萬元。張紹曾看著這些改變,感慨道:“省下的每一度電、每一滴水,都像給產業園這片‘肺葉’注入了清新空氣。” 夕陽為塔吊鍍上金邊,焊花在夜色中持續閃爍,電建青年正以創新之筆,在巴渝大地書寫“降本不降質”的新答卷。每一噸鋼材的精打細算,每一米電纜的優化排布,每一次談判的力挽狂瀾,每一次算法的精準預警,都化作驅動低碳產業園拔節生長的澎湃動力。 青年突擊隊技術骨干們在現場協同作戰 |
||||||
|
【打印】
【關閉】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