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雄安新區是承載未來、寄寓希望的“千年之城”。在國家戰略的交匯點上,中國電建以央企使命為引領,依托在抽水蓄能與大型水利工程領域的深厚經驗,中國水電十五局正全力推進雄安調蓄庫工程上庫主副壩項目建設。 這不僅僅是一座壩,更是一份面向未來的綜合答卷:它以“水之源”筑牢供水安全屏障,以“骨料倉”實現工程棄渣的綠色轉化,以“能量站”打造清潔能源的調節樞紐,三位一體,共同為雄安新區的可持續發展筑起堅實根基。 水脈中樞:“水之源”答卷 “城市之水,如血脈之流?!睂π郯残聟^而言,安全穩定的水系統是城市運行的生命線。雄安調蓄庫工程的建設,正是這一系統穩定的“心臟”。 隨著新區規劃建設全面展開,水資源短缺成為制約城市發展的最大瓶頸——沒有水,就沒有未來。正因為如此,建設調蓄庫工程以保障未來供水安全顯得至關重要。該工程建成后將極大提升新區供水調節與應急保障能力,確保在枯水、豐水、極端氣候等多種情況下,雄安始終擁有穩定、安全的“水之源”。 項目主壩為鋼筋混凝土面板堆石壩,副壩為混凝土重力壩。壩頂高程214米,主壩最大壩高達111米,調蓄庫容量約達1.8億立方米——如同一座龐大的“水銀行”。雄偉的壩體沿山勢蜿蜒,如同一條堅實的脊梁,靜靜守護著新區的水安全。 它的存在,意味著雄安將真正具備“平時可調控、旱時能補給、急時能應急”的水安全能力,為這座未來之城注入持久生命力。 “我們建的不只是大壩,更是‘水脈中樞’它不僅服務雄安,更服務京津冀地區的整體水網調度。”項目部黨支書說道。自項目啟動以來,建設團隊將每一道工序都視為構筑城市“水安全生命線”的關鍵環節,全面夯實工程的安全、質量與進度基礎。 資源優化:“骨料倉”答卷 如果說調蓄庫是一座“水銀行”,那么在建設過程中形成的上千萬立方米砂石廢料,就是這座銀行必須面對的“賬外負擔”。如何將“包袱”變“資源”,成為項目初期的關鍵突破口。 早在雄安新區規劃之初,中國電建就向前瞻性地提出了“電建解決方案”——利用雄安調蓄庫工程的開挖棄渣作為雄安建筑骨料加工料源,實現資源的就地消納與循環利用。這一思路不僅破解了傳統棄渣堆放帶來的占地與環保難題,也為大型工程綠色施工開辟了新路徑。 回顧落地過程,項目總工程師余東介紹:“我們進場后發現原規劃布局存在挑戰——混凝土系統位置陡峭、靠近爆破區,且距砂石系統約5千米。面對約200萬噸骨料運輸需求,我們果斷優化方案,將兩系統集中布置、共享骨料倉。這一調整不僅消除了安全風險,還可節約轉運成本,讓綠色施工真正落地見效?!?/p> 這一關鍵調整為構建完整的綠色供應鏈奠定基礎。通過兩系統科學整合,項目成功建立起“開挖—加工—供應”一體化鏈條。開挖的砂石料經過破碎、篩分、分級等工序,被制成合格骨料,直接用于雄安調蓄庫上庫主副壩及Y1永久道路施工,實現資源就地轉化。 安環部楊工感慨道:“在調蓄庫項目建設過程中,開挖棄料中的可用料加工成不同粒徑的建筑骨料產品,為項目建設提供優質砂石原料,實現棄渣‘變廢為寶’?!?/p> 這一“取之于工程、用之于工程”的綠色閉環實踐,不僅能節約土地資源、降低材料運輸成本與碳排放,更樹立了新時代大型水利工程綠色施工的樣板。目前,調蓄庫的砂石加工系統和混凝土生產系統正在同步建設,機器轟鳴聲中,是綠色施工的節奏,也呼應著雄安新區高質量發展的時代脈搏。 綠色發展:“能量站”答卷 如果說“水脈中樞”解決了當下的“水從哪里來”,那么“能源補給”則回答了未來的“動力從何而來”。雄安調蓄庫工程的意義,遠不止“供水”那么簡單。它更像是雄安能源系統的“超級充電寶”,為未來的城市運行儲能賦能。 在“雙碳”目標的引領下,風電、光伏等清潔能源快速發展,但其波動性與間歇性也對電網調峰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雄安調蓄庫工程正是破解這一難題的關鍵。 工程建成后,它在電力充裕時段,將下庫的水抽至上庫儲能;在用電高峰期,再放水發電,實現“電—水—電”的循環轉化。這一“超級充電寶”將顯著提升華北電網的調峰、調頻和備用能力。這一猶如城市“呼吸”的循環過程,既調節了能源節奏,優化了電力結構,也為京津冀地區的能源結構優化提供堅實支撐。 未來雄安的綠色交通、智慧社區、數據中心等項目,都將離不開這座電站提供的清潔電力。有記者報道,“它將成為京津冀區域能源調度的重要支點,真正實現清潔能源的高效利用?!?/p> 為了確保該系統長效穩定,項目團隊在傳統施工管理模式的基礎上還引入了BIM、GIS、物聯網、5G和云技術等先進技術手段。在調蓄庫修建的同時,也將同步構筑起與實體工程同步的數字孿生系統,以保障能源調度系統高效穩定運行,實現工程可視化、數字化、智能化管理。 從“水脈中樞”的堅實防線,到“資源優化”的綠色創舉,再到“能源補給”的未來布局,雄安調蓄庫工程用行動詮釋了新時代央企的責任與擔當。正如項目經理所說:“我們不僅在建設一項工程,更在建設一座城市的底氣、一種發展的信心?!?/p> 雄安調蓄庫工程的建設者們正以一份份實干與創新,寫下新時代綠色發展的“三重答卷”。當清水入庫,燈火映壩,這座承載著國家重大戰略使命的“千年之城”,也正在這方靜水之間,悄然生長。 |
|||||
|
【打印】
【關閉】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