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三個月前,無意刷到一則《啥子是四川?》的短視頻,真切感受到那座令人屏息的世界已建第一高壩——錦屏一級水電站。混凝土巨獸拔地而起,截斷湍急的雅礱江,將奔騰的江河之力馴服為點亮萬家燈火的能量。 那一刻,心潮的澎湃遠勝于任何語言的鼓動:原來,這就是一家全球知名水電設計院的偉大作品,這就是我即將投身的光明事業——與山河對話,重塑大地經緯。 緣起“百川”,體悟“工程師基因” 與中國電建成都院的初識,始于2024年那個火熱的夏天。作為“百川實習”計劃的一員,我有幸在城鄉分公司度過了充實的兩個月。初到時,震撼我的不僅是院里那沉甸甸的“四綜甲”資質證書和滿墻的獎杯,更是這里的人。帶我的師傅,一位資深工程師,案頭永遠攤開著翻得卷邊的規范和圖集,筆記本上密密麻麻記錄著現場反饋的細微調整。他說:“咱們的圖紙,一筆一劃背后是山河安瀾,是萬家燈火,馬虎不得。”辦公室里,聽同事們討論項目,從高原凍土的技術攻堅,到環境治理的生態考量,“責任”二字不再是抽象的口號,它融在每一次嚴謹的計算、每一次深夜的論證、每一次對最優解的執著追求里。 實習的所見所聞,像一顆種子深埋心底。我看到了成都院人骨子里的“工程師基因”:對專業的極致嚴謹。他們面對的不是冰冷的數字和線條,而是未來將矗立于大地之上、關乎國計民生的工程實體。這份沉甸甸的使命感,以及團隊間毫無保留的協作氛圍,讓我無比篤定:這就是我夢想的舞臺。當收到正式入職建設總承包業務的通知時,那份如愿以償的喜悅,至今想來仍激動不已。 厚重底蘊,感受大國央企使命 翻開成都院的史冊,猶如展開一部新中國水電和基礎設施建設的恢弘畫卷。從1950年燃料工業部西南水力發電工程處的篳路藍縷,到如今足跡遍布全球近60個國家、手握700多項重大工程的行業巨擘,75載風雨兼程,靠的是什么?是“追求卓越、不斷超越”的精神薪火相傳。 這精神,寫在遍布祖國江河的豐碑上:世界第四的溪洛渡、正拔地而起的世界最高壩雙江口、世界最大混合式抽蓄兩河口電站……這些改寫世界工程史的杰作,是成都院技術實力的硬核注腳。它更閃耀在創新前沿:從世界海拔最高的措美風電場到國內最大的數字孿生水利項目小浪底,從扎拉山光伏的廣袤“藍海”到藍藻治理重現的湖光山色,成都院從未停止探索的步伐。國家企業技術中心、一位位院士大師領銜的頂尖團隊、90多項專有技術和上千項專利,構筑起無可撼動的創新堡壘。 這精神,更體現在那份融入血脈的擔當。普查全國過半水能資源,規劃近四成可開發水電,“雙碳”目標的忠實踐行者,“一帶一路”上中國技術的亮麗名片——從金沙江畔到哈薩克斯坦的風場,從興隆湖的碧波到孟加拉國的污水處理廠,成都院人用智慧和汗水,守護著綠水青山,創造著美好生活,踐行著大國央企的使命。實習時在項目材料里讀到“搶險救災、脫貧攻堅、鄉村振興”這些詞,感受到的是沉甸甸的份量,那是成都院人用雙腳丈量、用雙手建設的擔當。 江河奔涌,爭做接力奮斗新人 作為一名初出茅廬的土木水利人,加入以“能、水、城、數”業務見長的團隊,既感興奮也深知挑戰巨大。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如何讓自己盡快成長為一名合格乃至優秀的成都院人?入職培訓的點滴和實習的感悟,給了我清晰的答案: 沉下心,扎下根。總承包業務鏈條長、環節多、協調復雜,容不得半點浮躁。我要做的第一步,就是徹底甘當“小學生”。從最基礎的規范標準學起,從讀懂每一張圖紙、理解每一份合同條款開始,從跟隨前輩跑現場、熟悉每一道工序細節入手。成都院深厚的知識庫和導師們的豐富經驗是寶藏,我要主動請教,勤于思考,像海綿一樣汲取養分。師傅那句“圖紙背后是山河”的叮囑,將是我時刻銘記的箴言。 扛起責,重執行。“四綜甲”的金字招牌,是靠無數成都院人對質量和安全近乎苛刻的要求鑄就的。在總承包項目上,一個小環節的疏漏可能引發連鎖反應。我將時刻繃緊責任之弦,對待經手的每一份報告、每一次檢查、每一道指令,都力求精準、及時、閉環。學習前輩們“釘釘子”的精神,把擔當體現在每一個扎實落地的行動上,確保自己負責的“螺絲釘”絕對可靠。 勇創新,敢突破。成都院是創新的沃土。作為新人,更不能禁錮思維。要關注BIM、智慧建造等新技術在工程管理中的應用,學習院里在能源水務基建等領域的前沿成果,思考如何將它們融入未來的項目實踐。同時,發揮年輕人學習能力強的優勢,主動擁抱數字化工具,提升工作效率,在優化流程、解決現場痛點等方面,敢于提出自己的想法,哪怕微小。 融團隊,共成長。實習時最深的感觸是,再大的工程也是靠團隊協作完成的。在總承包部更是如此,設計、采購、施工環環相扣。我將主動溝通,積極協作,尊重每一位伙伴的專業,以建設性的態度參與討論。學習成都院人身上那份“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胸襟,在團隊中找準位置,貢獻力量,與集體共同成長。 錦屏大壩的影像定格在屏幕上,那不僅是混凝土的奇跡,更是無數成都院前輩智慧、汗水與信念的豐碑。雅礱江的水,穿越峽谷,終將匯入大江大海。而我,作為新成都院人,何其有幸,能在這奔涌的時代江河中,接過前輩的接力棒。我深知,個人的力量或許如涓滴,但融入成都院這艘巨輪,便能擁有改變山河的力量。 站在職業生涯的起點,我滿懷憧憬與敬畏。未來之路,愿以錦屏的堅韌為志,以江河的不息為勵,沉心學習,踏實耕耘,勇于擔當。在建設總承包業務的廣闊天地里,在成都院服務國家戰略、創造美好生活的征程中,努力書寫屬于我們這一代人的奮斗篇章——不負所學,不負院名,不負這江河奔流的壯闊時代! 錦屏一級水電站雄姿 |
|||||
【打印】
【關閉】
|
|||||
|